標籤

網誌存檔

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

配備上車,小折正式出發!

這星期都在為小折車的調整和增加配備而忙,從 REI載回來後沒有時間試騎,今天天氣不錯,決定正式讓小折出去跑跑.

配備早已綁在貨架上,車袋裡除了簡單的維修工具外,另帶了一台相機.原本放安全帽的網袋,則放上一件薄外套,畢竟這裡的天氣變化無常,還是準備著比較安心.

安全帽就先用小帽取代吧!沒有位置放了.再將 iPhone放在口袋,當成 iPod邊騎邊聽.

今天騎乘的路線如圖,單程 7.1哩,本來預定要騎至少 10哩,但後來都是很難消受的連續上坡,且必須算到回程也是一樣的距離(要保留體力),最後還是中途就折回了.

由 REI調整過的小折似乎變成了另一部車,狀況不錯,騎乘時車身很穩,胎壓非常標準,讓人產生安全感.

起點(圖中的綠色大頭針)開始都是騎大馬路,雖然有上下坡但不是大問題.當右轉到 84號公路上,就正式進入山區,那是一條通往別的城市的單線雙向的公路,旁邊有鐵軌和小溪.

這條路因為是往山上走,幾乎都是上坡,偶爾贈送約 30秒的下坡,之後又是連續的上坡路段.

小折車說真的非常不適合爬坡,輪徑小,因為折疊車架關係不能抽車(擔心可折疊的把手管徑會被身體力量拉歪掉...),因為齒輪比的關係 6段變速也沒什麼用,幾乎完全是使用腿力和體力.

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公路車的車手經過,不誇張,真是用呼嘯而過來形容,每一部都是如此.

有一次想踩快一點跟在公路車後面,低頭使出吃奶力氣加速,等抬頭時那公路車轉個彎就不見了!看看這小折車有多"快",連對方的塵土都還吃不到...

這段路景色還不錯,空氣也很好,路上車子不多,只是單線雙向的車道比較窄,自行車道需要和車子共用車道(路旁都會標示),安全上就有顧慮.

老美有修養的會看對向沒來車時,超越中線避開自行車,沒修養的就會貼著很近揚長而去.所以自己耳機音樂比須開小聲點,聽一下後方車子的聲音並頻頻回頭,避免處在危險的環境中.

本來是打算騎到 84公路上的一條往北的叉路,那是通往另一個城市的山路,由於高速公路發達,已經很少車會利用這種小路到目的地.

由於騎車太專心,本來不會騎到行程圖中的紅色大頭針那裡,而是之前就應左轉向北,但還是因為需要頻頻看後方來車和前方路況而騎過頭.

由於一直都是上坡,實在騎不動了,所以當下決定回頭,回頭才騎個 5分鐘就發現本來要去的叉路.停下來拍張照片,想說都來了還是去走一下,才剛轉彎就看到更陡的上坡,蜿蜒直上,一時腿又軟了,就跳下車休息.

圖片中那張小折車變得更小的就是在那很陡的叉路上坡段拍的.開玩笑,這光是第一步踩下去,就不知細胞要死多少.這時想到了牛角的重要,平到不行的小折車把,騎太久手臂會十分不舒服.

平路上小折的起步快,因為輪徑小,但是其運動慣性不足,重心較低使胎面摩擦力大,只要不繼續踩很快就停了(標準 26吋的自行車可以滑行好一段距離才會停止).上坡起步雖然踩第一下也快,但運動慣性卻因斜度而變的更差,不給它連環腿下去踩的話不但會馬上停,還要倒溜摔車.

還是不要勉強吧!本來是休閒運動的變成拼命,會失去了擁有自行車的樂趣,恐怕小折就會從此被深鎖在陰暗的角落,這可不是本意.

在路邊休息時看一下碼表,今天單點騎了 7.1哩(相當於 11.36公里),再加上回程,比剛到貨第一次試騎總共的 8哩(後來爆胎用牽的)進步很多了,腿力雖然還行,但運動還是適可而止,過量隔天一定痠死人,還是就此回頭享受下坡的快感吧!

這次小折的正式上路,體會到了折疊車真正的特性.由於可折疊的車架設計,導致先天上某些功能性的限制.

即使小折改裝齒比更佳的大盤,由於先天上的小輪徑,只是腿可以踩慢一點,速度稍微提升了點,但運動慣性還是不足,無論變速系統有幾段,依然改變不了小輪徑的限制.

只能說改裝會增加些許速度,改善兩腿的出力,但千萬別找公路車競速,甚至跑去越野.大輪徑的車身剛性才足以應付激烈運動,小輪徑再加上折疊車身可是吃不消的.

事實是改變不了的,那就是小折車的設計是基於短程通勤並可接駁運送,和方便收納的用途.多了解運動和物理原理,才能以正確的心態去使用小折車.

Welcome home! 今天總共騎乘 14.02哩,平均時速 10.07哩(被連續上坡拖累),最快時速 21.9哩(多虧下坡),總騎乘時間 1小時 23分鐘.

這次因為調整後的小折處在最佳狀態,所以騎乘時很順,只是脖子因山路上的頻頻回頭和衝刺時的低頭,覺得很痠.但兩腿卻沒有第一次試騎時來的酸痛(可能是那次爆胎牽車出了更多力),看來體力有所增加.

總結,小折車對自己而言是練身體用的(無法競速更別談登山),其他的還是不要多想(牛角也許除外...),簡單點,繼續好好的騎吧!

Check it out in eBay!

加入 Zippo俱樂部